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 第166章 华夏第一次对外远征作战(第1页)

第166章 华夏第一次对外远征作战(第1页)

第六场: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年)生。

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最艰巨的战役。

战略目的是捣巢合围单于。

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率部远徙漠北,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

元狩四年(公元前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自元朔二年的河南之战、元朔五年至元朔六年的漠南之战以及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等几场具有战略意义的汉朝对匈奴战争获胜后。

西汉王朝在河套地区设立了朔方郡、五原郡,又调十万多人修筑并守卫朔方郡。

在河西地区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历史上称为“河西四郡”。

卫青夺取阴山地带之后,西汉王朝取得了对匈战略意义上的主动权,汉武帝得以实现将匈奴驱逐回漠北,甚至逼迫匈奴进一步西迁,从而使西汉王朝在蒙古高原建立起战略优势的目标。

根据《汉书·匈奴传》记载:“至孝武世,出师征伐,斥夺其地,攘之于幕北。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匈奴失去了阴山地带,从而丧失了进入中原地区的地理通道,由此在战略态势中处于被动地位。

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长期被匈奴做为从西方进袭中原的战争策源地的河西地区也逐渐变成了稳定展的农业生产地区。

后来西汉王朝又迁徙关东贫民万余人,定居于陇西、西河、上郡、北地等地区。

以上戍边策略及其配套措施,使得“烽火甘泉”之危得到彻底解除,对巩固河南、河西地带,展当地社会生产,也具有长远的重大战略意义。

汉王朝由于夺得了河西地区,基本扫除了西部匈奴势力,遂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戎卒减少一半。

汉朝相继消灭了匈奴的右贤王、浑邪王、休屠王等势力之后,基本解除了对西汉都长安和来自西方的威胁。

但匈奴单于本部依然拥有相当的实力,是危害汉北部边境的安全和妨碍西汉王朝统一我国北方地区的强大势力。

西汉王朝为了推进我国北方地区的统一,彻底消灭匈奴,在经过了近两年的展经济、改革税收、积累财富、秣马厉兵的认真准备之后,决心向匈奴单于本部的势力动进攻。

元朔六年(前年)漠南会战后,匈奴伊稚斜单于撤兵漠北的目的之一,是企图“诱罢汉兵,缴极而取之”。

不料汉武帝却转攻河西,占领了河西走廊,使匈奴的诱兵之计落空。

恼羞成怒的伊稚斜单于,于元狩三年(前o年)春袭掠右北平、定襄两郡,企图借以激怒汉武帝,诱使汉军北进,在漠北予以歼灭。

鉴于匈奴单于本部仍具相当实力并严重威胁汉朝北部边疆安全的现实,考虑到汉军经过以往多次实战的锻炼,已经积累了使用大规模的骑兵集团远途奔袭的作战经验,汉武帝决意加强北线进攻,一举消灭单于本部势力。

匈奴奴隶主统治集团对其右部的惨败已无可奈何,对日益面临汉王朝更大打击的局面也一筹莫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