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汉魏风骨是怎么回事 > 第十九章 东阁下(第1页)

第十九章 东阁下(第1页)

只见有人笑着登阶入堂,未见其面先闻其声:

“见过二哥!见过诸位先生!”

曹植内穿直裾,外披一身素青色的轻衫,着木屐,足白韈,环佩鸣响,行路时昂首挺胸,作揖时袖口高扬。伴着明媚的笑容,他领着一绛一白衣裳的两个文士,阔步向前席迈来。远远地,慢慢走近了,隔着薄薄纱窗,独独瞥见他面洁无尘,束发插簪。

这个边走边向众宾拱手示敬的人儿啊,微微躬身,彬彬有礼,如汉隶飘逸,他的衣饰虽不鲜亮,甚至是半旧,可自信的风度却足够惊艳席中看客,令人如听清风出谷,若见明月出山。

“见过四公子——”诸宾起身,齐齐向曹植行礼。

数日未见,竟觉着这曹植有些陌生了,还有些许好看呢。

他熟练地与众宾寒暄时,点头微笑,哪像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呦,分明是个左右逢源的成年贵公子。他与应玚、陈琳等人互揖拜礼的画面,深深地刺激着我的神经。

历史上那个才华横溢、骋名天下,邺下文士竞相追捧趋慕,“愿从其游而为之死”的贵公子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鲜活立体起来。

只是奇怪,曹植比我大一天,还有月余方至束发之龄,竟敢逾礼别簪了。

忽而一眼,他束发所用之簪甚是刺眼——咦,那不正是上回东市游街时被我割舍的青莲玉簪么!!

“二哥,你看我给你带谁来了?”

站在曹植身后的三位男子,更是气质不俗,一个是紫色曲裾颇有名门贵气,一个是绛色粗布也掩盖不住眉宇傲气的清秀文士,一个是白衣胜雪、瘦高俊雅的长须儒生。

曹丕举樽起身,招呼三人道:“长倩、公干、伟长,快快入座——长倩,来来来,入前席——不知令君近来身安体无恙否?”

“承蒙子桓公子惦念,家父一切安好。”

他们中竟然有七子中的刘桢与徐幹!?还有那个什么倩,听曹丕后面话里的意思是荀令君荀彧的儿子?我眼睛睁得不能再亮了。

“谢公子赐座。”三人齐声谢过。

曹丕责怪曹植道:“子建,今日邺中大宴,汝着此旧服,委实于礼不合。”

曹植粲然露齿,笑得天真:“二哥可误会我了,今日之宴,乃仗父亲之威,得以会聚四方名士,既是以文会友,则植如见故人,在座皆为旧友而非新宾。如此,与旧人重逢,理当旧衣相见,无需新衣饰容,是以欲令君等,知子建待友之诚心,非伪饰也。”

众人皆笑。

“巧言令色。”曹丕指着曹植,无奈地摇头发笑。

杨修端起耳杯,扬袖离了席座,款款走到曹植面前,敬酒道:“子建公子仁德至此,在下敬公子一杯。”

曹植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杨修,惊叹道:“先生气度不凡,敢问高姓大名?”

“弘农杨修,表字德祖。”杨修恭恭敬敬,温尔文雅,弯腰再作一揖。

“原是杨太尉家的公子!早慕君名,今日得见,幸甚之至!”

曹植与杨修一见如故,闲叙几句便笑得乐开怀,看得出来,他今天真的很高兴。

忽而瞥见杨修席旁另外两张新面孔,曹植奇道:“此二君是——”

一直沉默寡言,保持礼节性微笑的两人起身出席,端正向曹植行礼:

“小子丁仪,字正礼。家公尝幸侍曹司空。”那丁仪生得一张并不讨人喜的脸,倒不是说相貌不端,只是细眼薄唇,一眼就给人刻薄寡恩之感。

“小子丁廙,字敬礼,现于许都任黄门侍郎一职。”丁仪胞弟丁廙倒略有姿容,只是察其言谈举止,上来便报官职,想来也不会是个敦厚之辈。

“家父常赞丁家二位公子多才,与二君神交,吾思之久也。”

曹植笑得格外灿烂,是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欢乐,不过,似乎只要是有才学善写文章的文人,他都喜欢结识。

群宾毕至,落定席座,觥筹交错,奉酬寿祝之声盈耳不绝。如此,会晤小宴上的宾客,我已一一熟记了面孔。

右席依次为曹植、曹冲、曹真、杨修、荀恽、丁仪、丁廙、刘桢;左席依次则为邴原、陈群、吴质、陈琳、阮瑀、路粹、徐幹、应玚。

“自黄巾以来,天下离乱已久,百姓苦不堪言,翘首以望翼佐皇家之君。曹公勇武,治军方严,克灭袁绍,平定冀州,今更使蔡女归汉。一时贵庶同乐,四海无不仰慕曹公高义,此诚兴邦振国之辉绩。”丁仪侃侃而谈。

曹丕淡淡一笑:“托家公之恩,今日能与诸君齐聚一堂,丕喜不自胜,敬诸位一杯,来——”

曹丕高端耳杯,一饮而尽,又说道:“来此处小阁,不过开胃小饮,半个时辰后,登台赴宴,彼时更有美酒珍馐,厚待各位。丕于此处,姑祝二三子才思泉涌,笔著妙文华章,手撰瑰诗丽赋,各显神通!”

“谢过二公子——”群宾异口同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